作为京剧梅派传人梅葆玖的大弟子,台湾京剧艺术家魏海敏不仅在戏剧舞台上呈现了杨贵妃、穆桂英等梅派剧目的经典女性角色,也在新编戏剧中塑造出改编自希腊古典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乃至传统观念中的“坏女人”——如《金锁记》的曹七巧。
从梅派“非仙即后”、高雅纯真的女性角色,到跨越文化、个性迥异的多元女性,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独家专访魏海敏,探讨东西、古今戏剧审美中不同的女性之美。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梅派传人,您认为梅兰芳大师如何演绎出中国古典审美中的女性?为何能给人高雅纯真的感受?
魏海敏:2021年,我创作独角戏《千年舞台》时,特别以梅兰芳大师《太真外传》中的杨贵妃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两个角色来表达我在梅派艺术中观察到的、梅大师所创角色的特色。
梅兰芳大师生于清末,但真正发光是在民国时期,京剧已不再是清宫皇室的禁脔,而是直接立基于普通观众了。整个社会求新求变,有种不同于旧时代的开放性。过往旦角在京剧中多为边配,但在梅兰芳为首的艺术家的创造下,旦成为戏剧的主角。而男旦,由男扮女那脱胎换骨的神秘感,创造了审美的距离和风格化的空间。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的梅兰芳贵妃醉酒造型蜡像。熊然 摄上个世纪20年代,娱乐还没有那么多元,但已有了唱片,使京剧黄金期的创作得以流传。1927年,梅兰芳大师以《太真外传》,在《顺天时报》举办的评比中获选为四大名旦之一。这出戏光在选材上就非常大胆,例如华清赐浴一场,这样“洗澡”的情节,梅兰芳大师竟有办法将之细腻地铺陈演绎为重点场次。梅大师以完全创新的唱腔,细细地铺陈了贵妃的羞涩情态;华清池水汽氤氲的氛围,将一个绝代美人给后人的想像空间完全展现。梅兰芳大师是男性,他以素裙子和白纱象征了贵妃的裸体,将之完全升华成一种视觉的美感,满足了观众的遐想。一段《听宫娥》,唱腔婉转动听,将“色”给雅化了,创造出一种高雅雍容的风情万种,令人感到角色的冰肌玉骨,一种骨子里的洁白干净。
这种对角色干净本色的呈现,一直到梅兰芳大师的压卷之作《穆桂英挂帅》,依然鲜明。时至1959年,梅兰芳已经许久没有创作,他从河南梆子戏中取材,将被朝廷冷落多年的老年穆桂英要不要在国家有难时重掌帅印的心情,转换为极为经典的《捧印》一场。穆桂英在佘太君的劝解下,理解到当回归初心、只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过往朝廷的冷遇抑或二十多年没上战场,都不再是问题。不可思议的是,梅大师并不直接以语言表达这心境的跃升与转化,而是从《姜维观阵》中吸取灵感,以哑剧的方式表演,纯粹以舞蹈来说明穆桂英的思虑。
2004年,梅派名家梅葆玖(梅兰芳幼子)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右)同台表演《穆桂英挂帅》。江建华 摄当穆桂英最终唱出“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时,角色澄明干净的心志有难以言说的动人力量。这份纯净的琉璃心,梅大师毕生都保有,也反映在他创造的角色上。很幸运的是,《穆桂英挂帅》成为我演出最多的梅派剧目,我也渴望尽到自己那一份纯粹。
中新社记者:沉潜于戏曲这项中国古典表演艺术多年,您如何理解中国古典审美中的女性之美?其与西方戏剧中对女性的塑造和审美有何不同?
魏海敏:戏曲对演员有全面性的要求,而不似西方古典表演艺术已划分为歌剧、芭蕾等,分别以声音与肢体的极致来塑造人物。中国戏曲中的女性,不可能单靠甜美的嗓音就能满足观众,还必须有视觉形体上的美感,要有婀娜多姿的身段。仿佛中国人不相信人是有限制的,对戏曲演员美的要求不仅全面还是全能的。一切唯美是从。
参观者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观看“剑舞流芳——梅兰芳经典名剧《霸王别姬》创排100周年专题展”。田雨昊 摄此外,我有一个很强烈的体会是,东西方对女性“性感”的认识很不一样。我曾经排过一出《艳后和她的小丑们》,讲埃及艳后的故事。埃及艳后在西方故事里是一个非常美艳也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帝王。我演这个角色时感到,西方语境中女性的“性感”,其实散发在这个女性的所有面相中,譬如她的说话、动作。在东方人看来,这可能叫做“卖弄”风情,但西方人对身体散发的性感,似乎看作一件很自然的事。这个性感不是贬义词,是褒义词,是可以在女性身上看到的一种风情。
而在中国,虽然古语说“食色性也”,但我们在各个朝代里,为了杜绝男女之间关系的紊乱,似乎始终将“性感”视为“不允许发生”的,尤其在戏剧当中。虽然历代诗词里还是可以看到对风月场所女子风情的描绘,但正常人家里面好像绝对不可以谈论这个,我想这是中西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从梅兰芳大师的戏里理解到的女性美,则在于其举手投足间令人如沐春风。比如梅葆玖老师一直跟我说,虞姬的美在于她在项羽眼中的美,即便项羽落魄,她依然笑脸相迎,这种包容、宽厚与温柔才是让项羽觉得迷人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不同文化之下美感的呈现。
200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左)访问台湾,在台北科技大学演讲时,应戏迷要求表演《霸王别姬》片段,其台湾女弟子魏海敏(右)作陪并在一旁认真学习揣摩。耿军 摄中新社记者:您近年饰演的新编戏曲角色中,有“麦克白夫人”“楼兰女”,也有“王熙凤”“曹七巧”,她们都是个性非常强烈、甚至扭曲或狠毒的角色,完全不同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善良、大方、温婉的女性人物。这种演绎体验是否也给您带来过冲击和矛盾?
魏海敏:这些女性角色,传统的说法是“坏女人”,于我则更近于有个性的女人。
首演于1993年、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是我数十年来一再搬演的新创剧目。在我年轻、刚接演此角色时,也曾怀疑过,为什么要对观众展示一个杀死儿女的灰暗心灵?后来越演越感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有伤恸,有感到被辜负离弃的那一面。或许观众不可能做出美狄亚式的报复,但却可以在观剧的历程中,将自己受伤的部分,借由角色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升华。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金锁记》,是我打磨最多的一出戏。曹七巧一方面被命运所掌握,也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她又没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为了立体呈现七巧从年轻到老、最后扭曲变态的心境,我为她的个性做了几种设计。她家里原是开麻油铺的,只有兄嫂,心高气傲也颇善交际。面临婚姻,七巧毅然选择高门,却没料到正房二奶奶的头衔换来的是一生的幻灭。对此七巧总以伶牙俐齿还击,她绝不服输,一切不顺意都是旁人错,不肯认命。
魏海敏(右)在京剧《金锁记》中饰演曹七巧。张丽君 摄站在曹七巧的角度,她对儿女的控制完全说得通,也是出于善意。当我把这些心理全盘分析透彻,再来创造角色时,分寸就相对好拿捏了。后来有非常多人告诉我,在我演的曹七巧身上,看到自己妈妈的样子。太多母亲一辈子紧抓着儿女,把一生的怨尤以爱之名强行放在下一代身上了。
我深刻地感到,此生每一个难解的关系背后,都有必须学习的功课。戏剧是我的导师,教导我如何度过人生;只要专注,就会得到对于生命新的理解。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探索塑造更多元的女性角色为何如此重要?
魏海敏:在梅兰芳大师的时代,男性的距离,使他能在艺术手法上,以风格化的方式创造出许多极美的女性。四大名旦各有不同的声音、形象,塑造的角色人物也不同,因此在性别转换之时就可以建立风格。而女性演员打扮、表演起来,声音、身段其实比较雷同,再谈形象风格的建立,其实已不大有空间了。我身为女性,独有的是真实的女性生命经验与现代的处境,也使得我更长于人性的剖析。我们这个时代的演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女性内在的挖掘,如何把女性的各种精神层面挖掘出来。戏剧是跟着时代走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生命经验,身为演员,我得想想这个时代的观众需要的是什么,人又有什么新的面貌。
2018年,“魏海敏她和她们”特展在台湾戏曲中心举行。特展以魏海敏在戏曲角色上的多样面貌为主题,展现这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百变青衣。图为魏海敏在特展上。张宇 摄我感到,时至今日,仿佛女性所受的限制减少了,但真正要理解女性的内在,还是有很多空间,女性还是有很多被误解的地方,也还是有很多女性被禁锢、被漠视。很多对女性的评价都是简化的。而这个世界需要阴阳协调的能量,才能创造出和平美好的社会。当然,所谓阴性能量也并不单指女性的力量,它指的是人类之中包容、慈悲、温柔的力量。
2007年,台湾梅派传人魏海敏与师傅梅葆玖联手,同台演出梅派经典名段《贵妃醉酒》。杨婀娜 摄我自己的生命经验也成为演出戏剧的养分。我早年生长在一个世俗意义上并不特别美满的家庭,到了大约五十岁前后,我越来越觉得戏剧是一种“镜像”。很多女性角色所做的生命抉择,可能是观众想做而做不到的,角色却替她们做到了。演员本质上是情感的疗愈者,创造了一段历程,使观众得以一起经验。经验带来认识,多认识女性的内在,才能带来了解与和解。(完)
受访者简介:
魏海敏,国际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派传人,国光剧团领衔主演。幼年受教于周铭新,及长受教于秦慧芬,毕业后受教于陈永玲、童芷苓。1991年拜入梅门,为梅葆玖先生首位入室弟子。魏海敏的传统底蕴深厚,深得梅派精髓,擅长刻画与演绎不同角色,所扮演的舞台人物跨越流派、穿梭古今,备受全球各地戏迷与表演艺术界的肯定。擅演《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白蛇传》《凤还巢》《霸王别姬》等梅派经典戏。
魏海敏不仅专擅古典剧目,亦开创当代戏曲表演典范。包括:“当代传奇剧场”《欲望城国》《楼兰女》;“国光剧团”《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金锁记》《快雪时晴》《孟小冬》《十八罗汉图》等。2009年与国际知名导演Robert Wilson合作《欧兰朵》;2011年主演白先勇改编话剧《游园惊梦》;2021年发表《千年舞台,我却没怎么活过》。
上门喂猫50元/小时,假期“空巢”带动千亿宠物市场****** 归家时刻,回城大队到达,“空巢宠物”等到了主人的归来。 春节点燃了“假日经济”,而新业态也逐渐展现出活力,宠物经济便是其一。随着精致化养宠理念流行开来,宠物年货市场成了掘金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多个电商平台数据看到,宠物消费热潮中,宠物主粮成过年必囤,宠物年夜饭成销售新秀,宠物零食销量大增、宠物智能设备成关照“空巢宠物”神器。 带宠物回家之外,寄养以及上门服务、宠物智能设备同样成为这个春节的热门选择。 “上门喂猫一个小时50元,比放宠物店安全。”在北京工作的毛毛(化名)这个春节尝试提供上门喂猫服务,打包服务包含喂粮、换水、清理排泄物、陪玩十分钟。 毛毛称,消费者满意,宠物也都安然度过了春节假期。50元不多,算上路费和服务时长,有人单次服务收费超100元。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为2953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到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928亿元。宠物主毫不吝惜为爱宠掏腰包,宠物经济全产业链正走向风口。 为宠物花钱,不含糊 过年难得的团聚,不少年轻人选择带宠物回家。 “因为我的猫,我才会选择开车回家。”小江在北京工作,今年过年回沧州老家,她提前准备了猫包、猫衣服、猫零食、尿垫,以备宠物的旅途之需。 数据显示,春节前夕,天猫超市猫包搜索量环比暴增60%。和宠物一起过年,宠物年夜饭、宠物洗护用品、宠物新衣必不可少,天猫超市上宠物年夜饭销量同比增长20%、洗护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新年服饰销量同比增长50%。 宠物消费有爆发之势。1月以来,“宠物年夜饭”的淘宝搜索量环比高涨42倍。春节期间,猫咪对联单日搜索量破亿。此外,不同地区的宠物主也购物偏好各异。京东数据显示,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四川是宠物产品销量最多的地区;山东购买宠物托运服务最多,成为“2023宠物春运大省”;北京购买宠物玩具最多,湖北购买宠物零食最多,河北的宠物主购买宠物洗护美容产品最多。 带宠物回家,宠物托运同样走俏。京东数据显示,宠物托运服务销量环比增长95%,航空箱、便携包增长72%,宠物随行杯、训练器、止吠器等宠物出行装备热销。 随着精致化养宠理念流行开来,宠物年货市场向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京报贝壳财经梳理多个电商平台消费趋势显示,除宠物主粮、年夜饭、零食销量大增,宠物出行装备销量“异军突起”,宠物洗护产品销量创新高,宠物新年氛围产品热销。 “我网购了一些兔年零食和兔子造型的狗衣服,对我来说仪式感很重要,我的狗也得跟我一起过节。”张安安(化名)告诉记者,爱犬已陪伴自己五年,是宠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为宠物花钱,他从不含糊。 天猫宠物猫狗用品和水族小宠行业负责人商霖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宠物行业的消费发展趋势为“双向友好”,宠物行业既要满足犬猫本身生命周期、品种异同等所带来的需求上的不同,也需要满足宠物主本身有获得更高品质、更加便捷生活的需求。 “宠物空巢”,替代陪伴质量参差 春节假期结束,王小再度回到北京,她带着忐忑的心情打开门,发现独自在北京过年的两只猫并没“抄家”,“我特别怕它们嫌猫砂盆太脏就到处瞎尿,这个自动铲屎的猫砂盆还挺好用的”。 和那些能带宠物回家的人不同,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将宠物留在本地过年,科技产品自然受到追捧。数据显示,春节前一周,天猫超市上智能猫砂盆、饮水机器、监控设备搜索量增长50倍。根据京东数据,春节期间,宠物智能厕所销量同比增长66%,自动喂食器和自动饮水机分别增长157%和62%。 《2022中国宠物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宠物用品渐趋智能化,创造人宠生活美学。宠物智能用品的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在品类众多的产品中,饮水机、摄像头、喂食器作为三种偏好度最高的用品,获得宠物主的青睐。 霍曼品牌部相关负责人黄静瑶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宠物智能用品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关联生活、宠物家庭、宠物的所有行为。宠物主不仅要为宠物提供最好的生活,同时还要提供情感价值,当主人无法陪伴宠物时,会寄希望于一款科技产品。 作为资深宠物智能用品爱好者,林子星(化名)很依赖宠物智能用品,“很方便,很大程度解放双手,但它一年里坏两次,每次维修要十天,那十天我就会比以前手动清理宠物粪便更崩溃。”她表示,部分宠物智能用品质量堪忧,自己购买的有陪自动猫砂盆一年内已经坏了两次,给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就像是一个东西慢慢入侵你的生活,然后忽然又消失了”。 林子星的智能饮水机也在春节期间突然损坏,“智能设备显示水位突然没了变化,我立刻叫朋友去家里才发现饮水机坏了,我怀疑我的猫已经喝了好几天马桶水了”。 中国宠物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商霖认为,智能化是非常具有确定性的宠物行业发展趋势,有关品类和品牌两个主要方面。目前国内整个宠物智能赛道的头部品牌都是中国品牌。这其实离不开本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商家对于宠物行业的深入钻研。新一代宠物主本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一代,所以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同时也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在更加感兴趣的事情上,需要智能帮助解放双手。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宠物智能产品质量尚有提升空间且市场占有率较低,宠物行业中围绕宠物口粮的品牌相对来说拿到更多融资。上海联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ATLINK)首席营销官王敏君表示,宠物口粮有较高的复购率,而且宠物一旦喜欢,宠物主不大会更换,宠物太频繁换粮也会导致肠胃问题,因此宠物口粮的体量就会非常大,相比之下,宠物智能用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人力+科技成新趋势,宠物经济迈入快速发展期 李洋(化名)在春节假期选择了上门喂猫服务,在他看来,找朋友照顾宠物固然可以,但是所花费的人情费用、打车费等远高于购买专业上门喂养服务的费用。 “金钱交易比人情交易轻松,出了事也好追责”。小玮(化名)曾尝试过购买上门喂养服务或宠物店寄养,“价格虽然贵一点,但服务好能接受,还会继续使用类似服务”。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多个提供上门喂猫服务的个体经营者已月入过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上门喂猫,多位宠物主人在春节迁徙中会选择寄养。目前市面上宠物酒店、宠物店等商家提供宠物寄养服务,相对上门喂猫服务价格更高,包括铁笼寄养、宠物柜寄养、酒店房间寄养,以及环境配备摄像头、消毒机等。 记者走访看到,一些商家甚至为宠物猫提供了“豪华观鱼房”。目前,北京朝阳、东城、海淀、丰台等地,宠物寄养一天收费68元至398元不等,多为猫狗寄养。 “我们基地所有的寄养位在春节前夕就已早早被订满,春节期间我们基地有五百只宠物,基本上是狗和猫。现在宠物主很愿意为宠物花钱”。北京一寄养基地负责人称。 “自2020年以来,人们在家的场景及时间更多了,人工成本增加,我们一直也在思考,科技是不是显得更加超值了?”黄静瑶称,公司一直努力搭建家庭宠物智能产品的场景,而所有产品不仅仅是工具,“我们想让它形成一个跟宠物托管、宠物行为分析等挂钩的全生命周期养宠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这个行业刚刚开始发展,需要一步一步来,没有那么快”。 上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宠物猫5806万只,宠物狗5429万只,市场规模达2490亿元。宠物医疗已成为宠物经济中除食品外的第二大市场;而诊疗凭借75.8%的宠物消费渗透率,成为宠物医疗品类中占比最高的赛道。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根据核心驱动力作用程度的差异可将(宠物)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数量增长期、质量提升期和加速发展期,宠物行业下一个增长爆发期来自于实际养宠人群和有效支付能力双重驱动的加速发展期。 针对目前中国宠物市场发展,中泰证券表示,宠物行业中, 国内企业特征初步显现,不规范企业、多品牌战略企业、渠道建设型及内容型企业混杂。从发展阶段看,目前国内市场处于无品牌竞争阶段,渠道能力是当前阶段企业致胜的关键。未来进入多品牌厮杀和大品牌竞争阶段后,产品力过硬的企业有望实现长足发展。 小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联合创始人魏玮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下一个宠物智能行业的爆发机会在互动、娱乐方向,且具体使用场景会在狗用品领域,“猫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刚刚超过狗,狗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狗的互动场景变化更多,场景需求会更强,所以我更看好狗用品”。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中国宠物经济发展处于高景气度。随着宠物消费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宠物消费升级趋势上升,未来宠物诊疗、宠物用品、宠物营养保健、宠物服务等消费占比有望持续上升。国内宠物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未变,看好中国宠物行业长期发展。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